再版序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古代建筑与文物保护所所长、中国圆明园学会园林古建研究会会长、中国著名古建筑与建筑理论学家王贵祥先生在王其钧的几部专著《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与《西方建筑图解词典》第二版即将出版之际,为其撰写了再版序。
欣闻王其钧先生的几部专著《中国建筑图解词典》、《中国园林图解词典》与《西方建筑图解词典》要再次付梓第二版,从内心为他感到高兴。这不仅是对这几本书的肯定,也是对这位孜孜不倦的学者的肯定,说明这套兼具学术性与工具性的建筑学著作,受到了业内外读者的欢迎。
其钧与我是师出同门的老同学,我们两人曾经同时于上世纪90年代追随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学业。虽然其钧在大学时的专业是美术,但由于他超常和过人的禀赋与学识,后来顺利地考入了当时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攻读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的硕士学位。这应该是其钧步入建筑学之门的开始。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他曾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做过一段时间编辑室主任。这一时期,他曾经作为建筑指导和节目主持人,参与了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系列片《中国民居趣谈》的拍摄。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他撰写的《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于1993年获得了台湾图书最高奖“金鼎奖”,并成为大陆学者中,由国务院台办批准去台湾接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这一学术成果也标志着其钧在中国民居建筑研究领域中的最初成就。
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其钧携妻女移民到加拿大。初到多伦多时他受聘为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克劳斯(Klaus Dunker)教授的助手,此后,又成为当地一家出版社的供稿人。那一段时间,为了他所钟情的建筑史学术研究,也为了建筑学专业写作,他每年要回国3至4次去考察古建筑,并拍摄下大量的照片和幻灯片。2002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期间,曾经专程去多伦多拜访过其钧。当时注意到他桌上堆满了没有完成的书稿,尤其是他亲手绘制的大量建筑画插图。令人感动的是,由于他女儿在北京出生时因医疗事故造成其智力上的严重障碍,使得其钧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精力帮助他太太一起照顾女儿,但这并没有消耗掉他为自己所向往的学术事业辛勤工作的热情。在多伦多与他相处期间,尽管他依旧乐观地和我交流一些中国古代建筑领域中的学术问题,但是每想到他正值年富力强之时,每日却要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为学术耕耘不辍与辛勤劳作,心中总不免生出阵阵隐忧。
后来,其钧回到国内,在没有任何国家经费资助,同时又肩负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的情况下,挤出点滴时间,连续编写了这套图文并茂的图典性系列丛书,其中所花费的心血与精力是可想而知的。其钧对书籍写作有他自己一套独特的选题和编写模式,而这种模式在十几年前的书籍编写中是很新颖独特的。他的这个编写模式一直沿用至今,其形成大概与他自己学习建筑历史,尤其是中国古建筑历史的特殊经历有关。古建筑构件和营造模式的一些特殊名称在过去没有专门的书籍可供查阅,只散见于一些书籍中,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扰。所以,每逢遇到合适的机会,其钧就会直接向专家请教这方面的知识。而他对于学到的知识,尤其是过去书上未曾提及、或只提及名词但并未解释的知识都视为至宝,把它们都记录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在这方面我也深有体会,因为他也常常问我一些专业上的问题。由此可知,他编写这套书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学习者提供查询之便,因为除了专职从事建筑史学研究的少数学者外,绝大多数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也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其钧著作的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这几本书中的所有照片都是他亲自拍摄的。撰写之初,书中的所有插图也都是由他自己亲自绘画。只是在书稿撰写进行到大约一半之时,迫于日常工作过于繁忙,而插图绘制的工作量又过于庞大,他才找到一些有兴趣跟随他学习的学生,指导他们参与到插图的绘制中。书中那些看起来仅如邮票大小的插图,其实大部分原始图样都是描绘在4开大小的图画纸上的,其画面之详实、细致是不言而喻的。曾经听其钧说起,当时有一些学生对这种大量的手绘做法感到不解,他便向学生强调西方知识界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他不希望自己撰写出版的书籍有任何不符合学术规范或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东西出现。也正因为如此,这套书虽然已经出版10多年了,却仍然受到读者的肯定。
其钧是一位朴实无华的学者,其孜孜不倦的著述与绘图,并非为了任何功利性目的,只是希望以自己的知识与学养,为读者提供学习的便利。或由于他有为西方出版社供稿的经历,他在写作中特别注意文字表述与图片绘制相结合,尽量让读者从易简勿难的途径获取知识。他一向秉持的原则是使自己的著作简单易读,希望通过轻松愉悦的阅读情绪,让读者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其钧认为,能将专业性论著转化为简单易读的图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读者是否愿意深入了解某一学科及其知识体系的问题。的确,如果一位作者忽略读者的感受,使他们感到所希望了解的学科知识晦涩难懂,从而对这位作者所极力推赞的学科望而却步,让一些本可以更广泛传播的知识禁锢在小范围内,这何尝不是这一领域研究者们不应遇到的遗憾之事。
其钧的勤劳与效率,在与他接触过的人中都是被认同的。他在撰述与写作上认真而迅速,这不仅表现在他的书籍著述方面,也体现在学术性的专业论著方面。他的妻子谢燕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他曾一再抽出时间陪同其赴河南、山东等地进行古建筑考察与测绘。为了弄清山东长清灵岩寺历代僧塔的塔林遗存情况,他们夫妇二人不仅详细测绘了整座塔林区域的总平面,同时还较为细致地测绘了其中的20几座砖塔与石塔,并将整座塔林区域的历代僧塔逐一编号且详细地纪录了铭文,对每座塔的建造年代也加以了登录和分类制表。这样细致的田野考察工作遵循了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原则。
天道酬勤。其钧多年努力撰写的中国古代建筑与民居方面的诸多书籍,已经被翻译成为英、法、德、日、韩五种语言。他自己用英文撰著的《Chinese Architecture》也已经在美国纽约出版。他的这些学术成就,在近10多年的时间中,开阔了一大批建筑学领域读者们的视野,可以说,许多青年学子都曾读过他所撰写的书籍。这些图书在知识的广博与逻辑的缜密以及图文相辅的表述方面,不仅符合建筑学专业人员,也适合对建筑学有兴趣的读者,是很多同类著作难以企及的。
王贵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5年12月24日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