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子》杂志2011年10月刊封面
中国当代著名实力派画家王其钧的绘画艺术
十九位出自经典京剧中的花旦聚集在一个阔大的背景上,面容姣美,神情各异——或婉转幽怨、或悲愤凄伤、或贵气孤傲、或欢喜欣悦。她们华丽的服饰,婀娜的身姿,精致的脸庞,丰富的情态,仿佛有一股强大的吸力,要把面对她们的你吸进去,融入在她们之中。气势逼人,勾人心魄……,简单的词汇似乎都无法准确描述你面对它时的万千感受。你只是沉浸在里面,沉浸在它的艺术感染中,长久地流连于那令人沉醉的东方神韵而久久不愿离开。时光在你的沉浸中仿佛静止了,你仿佛听见了她们感人心魂的唱腔……
你在恍惚的唱腔中会深深地感受到,创作这幅名为《盛世长歌》、具有震慑之力的油画巨作的,一定是位对传统文化充满深情,或者有着浓郁文化乡愁的画家。你的感受一点也没错,但是,这仅仅是他的一面。如果你更深地去了解他,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痴情绘画的人,也同时在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艺术理论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这个人,便是堪称复合型学者画家的王其钧。
漫漫艺术路:从铁矿到多伦多大学
现年57岁的王其钧已经在艺术领地里驰骋了四十多年,回忆起多年的艺术之路,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1970年,不满16岁的他因为家庭成分被分配到铁矿工作。由于当时矿上急需一幅***画像,而又无人能承担这个任务的情况下,他被推到了台前。据王其钧回忆:“那个时候,画***像是一项很严肃的政治任务。当我忐忑不安地画完以后,大家都说画得像,画得好。”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肯定,他虽一直心存感激,但却从来没有幻想过,今天会成为一位著名画家和研究传统与古代艺术及建筑的中国学者。
1993年的时候,王其钧已经在中国民居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他与众不同的艺术思维引起了一位加拿大外教的注意。回到加拿大后,那位外教就向多伦多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学院的克劳斯教授推荐他。于是93年到94年之间,王其钧作为访问学者,到多伦多大学建筑学院学习工作。不久后在多伦多大学举办了中国民居画展,画展展出了王其钧擅长的民居白描画作品,展出效果出乎意料地好。
1996年,经过深思熟虑后,王其钧终于决定带着妻子和女儿移居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建筑与环境设计学院兼职。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只要有机会,王其钧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位于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泰特艺术馆。艺术馆总是门庭若市,这里每天都会接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至的参观人群,尤其是泰特艺术馆。当他第一次来到这座艺术的殿堂时,心就被紧紧的攥住了。这里不但有让他惊叹的展品,就是整座建筑与城市尺度的延续和交融氛围,都很令他兴奋。
东方神韵:重彩细刻含蓄之美
在国外工作学习的经历,让王其钧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创作的油画并没有完全追寻欧洲的传统形式,而是用自己的艺术思维不断地探索一种对自我心灵观照的表达方式,他的油画,是让西方油画传统的形象意义存在的同时,又尝试将我国书法艺术中的意象和国画技巧互融,从而使他的作品产生出一种奇异的审美情趣。或许正是有识于此,亦有感于此,王其钧从传统京剧中选取了19出经典剧目中的19名旦角作为创作题材,本着用经典图解经典的创意思维,观摹采访,探迹寻源,创作完成了油画巨构《盛世长歌》。
《盛世长歌》1128cm*248cm
在《盛世长歌》历时两年多的创作中,从构思到筹备,再到作画,严谨与细腻构成了这一漫长过程的标签。从与中戏的专家学者的座谈到对国家剧院的演员的采访,前期扎实的准备为作品全面阐释京剧精髓所在提供了充分可靠的基础资料。提笔而画,世人皆会;三思而画,唯有名家。而有了思辨,领悟与再创造,作品才终经得起岁月的推敲。王其钧在绘画表现技巧上也是纯熟精湛、令人称奇。那细致入微、丝丝入扣的技法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人物的特质:细润娇嫩之肌肤、玲珑焕彩之冠饰、起伏波动之衣褶,以及明暗变幻之珠宝,无不跃然布上、陶人心扉。西方浓重油彩渲染下的东方人物竟能如此灵动,给人以莫大的视觉震撼和美的享受。目光伴随着画中人翩然起舞,最终定格在“盛世长歌,华光异彩”几个字上,意境绵延悠长。细细品味,浓重的油彩中夹着几分墨香,而墨香中又浸着一丝花香。
《采采婉兮》196cm*141cm
王其钧说,很多时候,读画人比画家本身联想更多。美术创作的当时或许只是从绘画语言的角度出发,从色彩、光线、空间等方面去铺陈。现代油画作品中有不少运用抽象概念,但他自觉自己的长处在于具象。从内心来说,也更倾心于古典主义的写实。然而,写实,并不意味着直白的表达,他选择了宁静的诉说。在他看来,中国哲学观念的本质就是追求平静,这也正是他所追求的表达内容所在。他将画中意蕴藏在人物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人物的动作往往都不事张扬,将张力绵韧其中。他借用宋代建筑的特色比喻道:“举折,生起,侧脚,虽然屋顶没有一处直线,但却有一种‘预应力’。”因此在他画中看似平淡无奇,却又欲说还休,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微妙语境中传递,引人遐想。
他还尝试利用西方模特来展现东方神韵。西方人的面部结构和动态特征与东方人迥然不同。然而,经过王其钧巧妙地构思,不仅使服装风格中国化,还与自己的书法艺术相结合,在运用西方绘画技术的同时,烘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应该说是王其钧油画中东西方异质文化现代性的表征。用王其钧的话说就是:“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内敛、含蓄之美”。被西方冷落了近百年的写实画风,就这样被新成分的注入而赋予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当代品格。
白描民居:凝结江南的诗意
《集市广场》
《石头寨》
王其钧对于古典建筑的诠释风格更是颇具独创性。透过那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油彩,不难发现,他更倾向于人与建筑相融合的绘画布局方式。翻开王其钧的画册,线条柔美的灵动女子尽数跃然纸上,而背景却多为内敛静默的中国古典建筑。外国女子与古典建筑的结合,看似不搭,仔细揣摩,却散发着传统与时尚、建筑与人文、激情与安静、现代与古老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诗意之美。明快的色彩搭配辅以细腻的线条勾勒,不经意间却如神来之笔为画面赋予生命的灵动,在王其钧笔下,不论是江南庭院的温婉雅致,还是皇家建筑的威严豪放,都散发着他对古建筑浓浓的眷恋与深情,实乃诗意的交响与绝唱。把建筑演绎为融入人文元素的绘画艺术,不仅抒发了画家自身浓厚的文化精神涵养,更传达着艺术家对于人类历史变迁的缅怀,吟唱的正是现代人难能可贵的对于传统文化的追忆。
《梦中水乡》就以民居为中心,仅仅用笔触的疏密就使江南庭院的柔美展现无遗。它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霏霏雨丝中水乡所独有的沉静安详的缠绵景象,而是王其钧对于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歌赋里反复吟唱的梦里情殇。在这幅画作中,无彩的白描以线传情,那若隐若现的雨点,像雾,像烟,像丝。在这烟雨迷蒙的掩映下,水中悠然的扁舟,小桥上撑伞的路人,无不触动人心底的情愫。喜欢江南的雨多半是要把这雨和江南的粉墙黛瓦、竹影轻摇联系起来。如烟的雨中,这一切早已融为水墨成就的一幅梦中朦胧的画卷。出身于江苏徐州的王其钧,自幼浸润在江南朦胧的烟雨情怀中,对于江南水乡的濛濛细雨、粉墙黛瓦、竹椅轻摇自然再熟悉不过,江南独有的淡淡氤氲,清清雨丝和暖暖温阳也常在记忆中徘徊。或许是出于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情愫,王其钧用淡雅白描向世人展现了一系列江南画卷。
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水道和岸上那些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这一切看似不经意,却错落有章法。在疏密布局上,王其钧的画作深受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夏圭的影响。在他的画作中,完美的呈现出这一要素之后,再通过疏密处理的手法,延展空间或交错或变迁的内涵。在他毛笔下的白描作品《集市上的表情》,甚至能让人感受到白墙黑瓦曝露在和煦暖光下的温润,这种表象平和下的张力,定格出了他眼里的乡村。
古建筑油画:理性与浪漫的结合
尽管王其钧擅长采用西方技艺浓墨重彩的油画,但在他的画作中却清晰可见中国古典水墨画的笔触,粗与细、雅与俗、柔与刚,两种鲜明个性的碰撞,让王先生的画作更具难以模仿的独创性。王其钧画作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暂不论其塑造刻画,光影描摹的功力,单凭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言,画者对于古代建筑的激情可见一斑。他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和对西方文化的尊重,尝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寻求本源。
《萧声弄影》141cm*248cm
《携阳归》141cm*248cm
油画《梦回嘉陵江》就是王其钧寻求本源的最好注解,绵延的江水,承载的岁月渐渐东去,夕阳轻依在柔波上,岸边的石头在余辉中显得更加凝重。王其钧借由他的画作,重返流逝的岁月,古老的嘉陵江从遥远的北方携涛而来,又不曾停歇地裹浪而去。在重庆哪些激情而温馨的岁月,在此都化作一道以墨波为辅,夕阳为彩的画幅,恒久珍藏。
王其钧画作中建筑艺术效果的取得,除去得益于油画技法本身在塑造体量、刻划层次、表现光影等方面所独具的表现力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画家本人对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情感。他极力通过画作表现出建筑的灵性之光和折射出他心中的激情。王其钧的绘画作品色彩艳丽而丰富,不避雅俗,构思大胆;他把书法抽象为符号,在画作中,常作为二级表述语言,起到隐喻的效果。古典水墨画的风格、中国传统书法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文脉上的关联。
《露桥闻笛》100cm*57cm
令人惊异的是,王其钧的宫廷建筑绘画,其卯榫结点,梁柱构造,屋檐样式,尺寸的精细,同样让我们赞叹。因此,王其钧的古典建筑绘画,不仅在艺术上提供给人们欣赏的元素,甚至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和宫殿建筑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尽管王其钧最擅长的当属采用西方技艺浓墨重彩的油画,但在他的画作中却清晰可见中国古典水墨画的笔触,粗与细、雅与俗、柔与刚,两种鲜明个性的碰撞,让王先生的画作更具难以模仿的独创性。王其钧画作这一艺术效果的取得,暂不论其塑造刻画,光影描摹的功力,单凭画面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言,画者对于古代建筑的激情可见一斑。
《天幕下的永恒》这幅油画是王其钧本人非常喜欢的。华丽的故宫建筑群被一只雄狮守护着,画面最大部分是一个日晷。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千万不要惊醒他!”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王其钧,深深体会到中国近些年来的迅速崛起。《灿阳依旧》这幅油画中的建筑原型是故宫后花园里的万春亭,而画面的构成要素只有建筑和天空。王其钧通过幻象的天空和经久不变的建筑,隐喻物是景非下千年文化却传承不熄这个主题。这种表述只有在画家为自己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时才会显现。观王其钧的绘画作品,令人感到:无论身在哪里,只要接触到故土的文化,都会内心激荡。
《年去岁来》100cm*60cm
王其钧的儿子很喜欢故宫,记得第一次他被爸爸妈妈带去故宫,一边参观,一边听着妈妈讲清朝末年的皇帝故事。当讲皇帝从小怎样受教育的时候,在外国长大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一脸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在那扇大门之后皇帝会有那么多的不自由。当听到“小皇帝因为年幼,上早朝时被吓的尿裤子”的时候他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原来中国还有小孩子可以做皇帝!”这个瞬间被王其钧捕捉到了,并绘制成了油画《原来》这幅作品。故宫见证了中国民族历史的回廊,历经了无数动荡的宫墙,那上面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然而,画面的一角出现了纯真的孩子的笑脸,那样的无暇,蓬勃,充满了朝气。如果说古老的建筑代表着历史,那么灿烂笑容的孩子就喻意了未来。
《梦里水乡》170cm*142cm
王其钧说:“我是学艺术史的,兴奋地看到灾难深重的中国现在遇到了几千年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于是我用日晷表示走过的历史和继续前行的未来,用故宫表示中华,用金色象征我们祖国的大好前程。我的祖国就像一只怒吼的雄狮,瞪圆双目,吼震天地。”历史从来不曾真正地被翻过去,所有的昨天都在我们身上烙下痕迹。故宫建筑群作为背景代表了传统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日晷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时器,在这里它成为了时光流逝和继续前行的见证;雄狮已经觉醒,那吼声回荡在故宫建筑群中,回荡在历史的长河里,回荡在明天的篇章中。
既侍奉上帝,也拥抱财神
如果一个画家的创作风格鲜明、独特而又难以复制,这个画家将注定不会默默无闻。王其钧便正是这样一位画家。正如著名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杜哲森在发表于《中国文化报》的《撷英集萃,粲美如斯》一文中谈到王其钧时所言:“如果在一个画家的创作中出现了鲜明的独创性,这种独创性又是难以摹仿的,即体现在作品中的技术含量与智慧水准是一般人难以掌控与企及的,这样的画家就该引起社会的注意了。”
王其钧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正因为此,正因为他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他很早就清醒地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他不盲从当前喧闹一时的背离传统、颠覆经典、抽空内涵、拆解结构的潮流,也不随从以张扬个性、标榜奇诡为能事的创作倾向。他始终认为毁坏了本真也就扼杀了至美,掏空了内涵也便失去了灵魂。为此,在他的创作中少有扭曲与解构,相反,更多的是建构与整合。于是,用具象写实的油画技法传达华夏文明所崇尚的审美理想,在中、西文化的碰撞对接中彰显天地造物之大美,成为他矢志不移的创作追求。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追求,王其钧的作品不仅深具艺术造诣,还创造了不菲的商业价值。2010年6月,其油画代表作《雨后华殿》在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成立五周年的拍卖会上以89.6万元的天价拍出,谱写了商、学界的一段佳话。去年,他创作的油画《蜀国石韵》入选第29届国际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被北京奥林匹克运动组委会收藏。而在最近由中宣部倡导拍摄的60集大型中国美术文献纪录片《经典与不朽》中,王其钧更被评为60位**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如果将艺术比作上帝,王其钧无疑在侍奉上帝和财神之间找到了契合点。王其钧说,一个画家的作品若是有自己鲜明的艺术创作特点,能给人带来视觉震撼和审美享受,那他就有市场,即使是小众的。而那些不幸“饿死”的,也许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罢了。王其钧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人,以理性的严谨和艺术的浪漫,他在艺术的王国里开疆拓土,并建立起自己的王国。这是个色彩斑斓的王国,而雄姿英发的王其钧,正在将这个王国进一步扩大。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