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其钧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经典与不朽—王其钧人民网高清电视解说词

2010-10-15 16:15:39 来源:人民网作者:
A-A+

  引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位建筑大师布鲁涅列斯齐。

  他在建筑设计上很有建树,创造性地把古罗马建筑形式与哥特式结构融汇在一起,使得架在鼓形座上的教堂穹窿顶清晰地突出在空中,庄重、轻快、优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布鲁涅列斯齐还是伟大的画家,他把建筑画在画中,让古典建筑获得明快、单纯、和谐的效果,具有一种理性的美,对绘画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当代的中国也有一位画古典建筑的画家,他的名字叫王其钧。

  王其钧的古典建筑画作不同凡响,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艺术风格变幻无穷的魅力,震撼着人们的视线,谱写着中国美术界古典建筑画的艺术绝唱。

  王其钧——古典建筑的艺术绝唱

  当活泼的外国女子站在中国古典建筑前面,释放着她的异国风情的时候;当文雅的中国姑娘站在中国古典建筑面前,展现着她的青春活力的时候;您是否感受到了什么?

  传统与时尚,建筑与人文,激情与安静,现代与古老,多元的文化内涵,东西方的绘画语言,诗意的交响与绝唱,在您周围延展开来,点燃着您的视觉激情,让您久久不能忘怀。

  这就是画家王其钧的古典建筑白描与油画。

  他将建筑赋予生命的灵动,从心间绽放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在他的画笔下,江南庭院的温婉雅致,皇家建筑的豪放威严,无一不在表述着他对建筑的眷恋与深情。

  第一部分:

  结缘建筑

  (以白描画为代表)

  画家王其钧擅长油画、国画、书法等艺术表现技法,在经历过一段漫长的创作道路上的摸索之后,一次偶然的经历,改变了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方向。

  1986年,任教于新疆的王其钧到敦煌石窟参观,途经火车站的时候,结识了漆德琰教授。那时候,漆徳琰先生正在画壁画,王其钧立刻就被壁画与建筑空间的无间融合力所震惊。

  在这个时期,也正是王其钧创作思变的困惑期。于是,听取了漆徳琰先生的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复习之后,王其钧顺利的考取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壁画设计研究,并获得硕士学位。

  在重庆,王其钧结识了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白格勒教授,白格勒教授曾是建筑理论大师亚力山大的学生。白格勒夫妇对中国民居很感兴趣,同时也对中国古典建筑的独特风格表示惊叹。作为向导,王其钧陪同白格勒夫妇走遍了重庆临江门和磁器口的每一个角落,他开始感受到了民间建筑艺术的魅力。

  在重庆生活的那段时间里,王其钧深深地被这种纯朴的气息感染着,看着这些如酒般愈陈愈醇的建筑群,他的艺术观念也发生着变化:那就是要延续传统,将建筑作为美术作品的主题流传,将建筑用美术的形式呈现。

  自此,王其钧摆脱了艺术思想上的茫然,确立了以古典建筑为表现内容的新的创作理念。

  (画面:作品白描建筑系列《临江门民居》)

  重庆临江门的民居群,吊脚楼高耸其上,蔚为壮观,尤其是穿行于其间的小巷时,就像步入了一座迷宫,有时候已经觉得前面无路可行,但是只要侧着身子穿过一条窄缝,便又有另一番天地展现在眼前。

  (画面:《临江门系列特写》,穿插采访视屏,画家介绍临江门建筑风格)

  让人欣慰的是,重庆磁器口的建筑群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那错落有致的黑瓦白墙,高高低低的石板路,变化多端的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构成一幅浓浓的古老巴渝文化的建筑缩影。

  (画面:重庆磁器口实景,堡坎与长石阶,民居间的街道,深幽的巷道等)

  堡坎和台阶是最常见的,山路两侧的堡坎,高高地耸立着,一幢幢的民居修建在堡坎之上,抬头望去,形成人工的一线天,数不清的台阶把天地连在一起,令人惊叹。

  横七竖八的竹竿跨越街道,上面晾晒着衣服被里,路边的商贩吆喝不断,这里的居民最富人情味,街道变成了居民公共活动的空间,小孩做游戏,老妪们一边唠家常,一边做着家务活,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重庆,对于王其钧来说,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第二部分:

  兼收并蓄

  (油画和白描系列为代表)

  (画面:王其钧部分出版物)

  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毕业后,王其钧定居北京。两年后,他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著名建筑史学家吴焕加教授,攻读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博士学位。在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前夕,他的著作《中国古建筑大系﹒民间住宅建筑》获得了“国家图书奖”特别奖项。而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国民间住宅建筑》,获得了台湾图书最高奖“金鼎奖”,成为大陆获得此项殊荣的第一人。

  这些成绩的获得,得益于王其钧对东西方建筑文化的兼收并蓄。也正是在经过对艺术理论的系统研究之后,王其钧建筑绘画作品的独特个性更加鲜明了,并成为现代建筑绘画的极佳之作。此后多年,王其钧在进行绘画创作的同时,还出版了大量的建筑、艺术、绘画类书籍,介绍国内和国外的优秀建筑和艺术作品。他的艺术领域一直涉及绘画和艺术理论两个方面,从未将其割裂开来。

  1996年10月,王其钧携妻女移民加拿大,定居于多伦多。先后以大学教师、自由撰稿人的身份,为加拿大和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出版社撰写艺术类专业图书和绘制插图。

  在国外生活的日子里,王其钧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位于美国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和英国伦敦的泰特现代艺术馆。艺术馆总是门庭若市,这里每天都会接待从四面八方慕名而至的参观人群。

  尤其是泰特艺术馆,他第一次来到这座艺术的殿堂时,心就被紧紧的攥住了。这座建筑本身与城市尺度的延续与交融就令他兴奋。而作品与人,人与建筑,建筑与作品之间所传达出来的自知性,让他对自己过去的创作有了重新审视的机会。在王其钧的脑海中,一种全新的艺术思维方式渐渐形成了。他更清楚的意识到,不能简单借助西洋画的表现技法。于是他饱含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痴迷和对西方文化的尊重,尝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中寻求本源。

  (油画:画作《梦回嘉陵江》)

  这幅《梦回嘉陵江》就是王其钧寻求本源的最好注解。延绵的江水,承载着岁月渐渐东去,夕阳柔和的光线无声无息地洒在微波上,岸边的石头在余辉中显得更加凝重……

  王其钧藉由他的画作,重返流逝的岁月。古老的嘉陵江从遥远的北方挟涛而来,又不曾停歇地裹浪而去。在重庆那些激情而温馨的岁月,在此都化作一道以墨波为幅、夕阳为彩的画幅,恒久珍藏。

  王其钧同期声1

  (画面:采访视屏,王其钧对《梦回嘉陵江》讲解)

  (画面:画作《梦中水乡》)

  在异乡客居的日子里,虽终日忙碌,但思乡之情总萦绕着他,挥之不去。这激发他创作出了江南水乡系列作品。

  王其钧出身江苏徐州,江南的秀色早已渗透在他的骨子里,江南带有几许淡淡轻愁的雨、雾和软软的温阳常常在他的记忆中徘徊。

  这幅《梦中水乡》以民居为中心,仅仅用笔触的疏密就使水乡的柔美展现无遗。它所呈现出来的不止是雨中水乡所独有的沉静安详和霏霏雨丝的温柔缠绵,更有中国古代文人在诗词歌赋里反复吟唱的乡愁情殇。

  在这幅画作中,无彩的白描以线传情,那若隐若现的雨点,像雾,像烟,像丝。在这烟雨迷蒙的掩映下,水中悠然的扁舟,小桥上撑伞的路人,无不触动人心底的情愫。

  喜欢江南的雨多半是要把这雨和江南的粉墙黛瓦、竹影轻摇联系起来。如烟的雨中,这一切早已融为水墨成就为一幅梦中朦胧的画卷。

  (画作《江南水乡系列》镜头)

  平房楼房相掺,山墙各式各样,形成小巷、水道和岸上那种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景观。建筑造型轻巧简洁,虚实有致,色彩淡雅,临河贴水,空间轮廓柔和而富有美感。

  这一切看似不经意,却错落有章法。

  在疏密布局上,王其钧的画作深受中国古代画家马远、夏圭的影响。完美的呈现出这一要素之后,再通过强调光影处理的手法,延展空间与时间或交错或变迁的内涵。这种内涵在他的油画作品《含秋》中可以看出来。

  王其钧同期声2

  (画面:采访视频,王其钧《含秋》讲解绘画技巧部分)

  (画面:画作《含秋》特写)

  通过江南民居特有的白墙黑瓦的反差对比和充满整个画面中的和煦暖光,将瞬间幻梦绘成真。这种表象平和下的张力,定格出了他梦里的故乡。

  第三部分:

  追忆古典

  (书法、国画风格的融入)

  (故宫系列、顽石系列为代表)

  画家王其钧以他独特的绘画语言描绘着中国古典建筑的辉煌。

  古典建筑作为王其钧绘画作品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他的一贯风格。

  故宫的高墙之内,保存着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样式雷”图档,述说着一个家族八代与清代皇家建筑设计的传奇故事。

  “样式雷”是清代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从清康熙皇帝开始直至清末两百年间,雷氏共八代人主持了皇家建筑设计。

  “样式雷”图档以最翔实、最直观的资料证明,中国古代建筑不但有杰出的图学成就,而且设计语言丰富多彩。

  令人惊异的是,王其钧的宫廷建筑绘画,其卯榫结点,梁柱构造,屋檐样式,尺寸的精细,同样让我们赞叹。因此,王其钧的古典建筑绘画,不仅在艺术上提供给人们欣赏的元素,甚至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古代民居和宫殿建筑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王其钧画作中建筑艺术效果的取得,除去得益于油画技法本身在塑造体量、刻划层次、表现光影等方面所独具的表现力以外,更重要的还是画家本人对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情感。他极力通过画作表现出建筑的灵性之光和折射出他心中的激情。

  (画面:画作顽石系列)

  王其钧的绘画作品色彩艳丽而丰富,不避雅俗,构思大胆;

  他把书法抽象为符号,在画作中,常作为二级表述语言,起到隐喻的效果。古典水墨画的风格、中国传统书法的融入,很大程度上,是在历史与现实、建筑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文脉上的关联。

  粗与细,雅与俗、柔与刚的对比,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两种鲜明的个性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统一。

  王其钧的作品,还为我们提供了精致细部的首要表现对象和浑朴粗旷的次要表现对象之间的完美结合的范例。

  (画面:画作《灿阳依旧》)

  《灿阳依旧》这幅油画中的建筑原型是故宫后花园里的万春亭,而画面的构成要素只有建筑和天空。王其钧通过幻象的天空和经久不变的建筑,隐喻物是景非下千年文化却传承不熄这个主题。

  这种表述只有在画家为自己悠久的民族文化而自豪时才会显现。

  观王其钧的绘画作品,令人感到:无论身在哪里,只要接触到故土的文化,都会内心激荡。

  王其钧的传统观念影响着家庭,虽然移居加拿大,但是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保留中国化。虽然子女是在国外长大,但是他的儿子在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对诗词笔墨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年仅8岁的儿子常常与他远足去看古建筑,流露出对传统建筑的浓厚兴趣。

  (画面:画作《迷》、《原来》、《古与今》)

  王其钧同期声3

  我儿子很喜欢故宫,记得第一次他被爸爸妈妈带去故宫,一边参观,一边听着妈妈讲清朝末年的皇帝故事。当讲皇帝从小怎样受教育的时候,在外国长大的他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一脸困惑不明白为什么在那扇大门之后皇帝会有那么多的不自由。当听到“小皇帝因为年幼,上早朝时被吓的尿裤子”的时候他哈哈大笑起来,边笑边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原来中国还有小孩子可以做皇帝!”

  这个瞬间被王其钧捕捉到了,并绘制成了油画《原来》这幅作品。

  (画面:王其钧采访视频《原来》)

  见证了中国民族历史的回廊,历经了无数动荡的宫墙,那上面斑驳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沧桑。然而,画面的一角出现了纯真的孩子的笑脸,那样的无暇,蓬勃,充满了朝气。如果说古老的建筑代表着历史,那么灿烂笑容的孩子就喻意了未来。

  (画面:画作《天幕下的永恒》)

  《天幕下的永恒》这幅油画是王其钧本人非常喜欢的。华丽的故宫建筑群被一只雄狮守护着,画面最大部分是一个日晷。拿破仑曾经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千万不要惊醒他!”在国外生活多年的王其钧,深深体会到中国近些年来的迅速崛起。

  王其钧同期声4

  我是学艺术史的,兴奋地看到灾难深重的中国现在遇到了几千年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于是我用日晷表示走过的历史和继续前行的未来,用故宫表示中华,用金色象征我们祖国的大好前程。我的祖国就像一只怒吼的雄狮,瞪圆双目,吼震天地。

  历史从来不曾真正地被翻过去,所有的昨天都在我们身上烙下痕迹。故宫建筑群作为背景代表了传统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日晷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计时器,在这里它成为了时光流逝和继续前行的见证;雄狮已经觉醒,那吼声回荡在故宫建筑群中,回荡在历史的长河里,回荡在明天的篇章中。

  (画面:画作《华阳丽人》、《神思》、《秋怡》)

  利用西方模特来展现东方神韵,在王其钧的画作中也有他独到的视角。西方人的面部结构和动态特征与东方人迥然不同。然而,经过王其钧巧妙地构思,不仅使服装风格中国化,还与自己的书法艺术相结合,在运用西方绘画技术的同时,烘托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应该说是王其钧油画中东西方异质文化现代性的表征。

  (画面:与模特的交流视频,作画与模特的舞蹈视频,模特的采访视频)

  在油画《随裳起舞》和《踏风》中不难看出,模特的动态饱含浓厚的东方神韵,最大限度的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用王其钧的话说就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崇尚的内敛、含蓄之美”。

  王其钧的确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不论是白描建筑画还是油画抑或钢笔水彩画,虽然画种不同,但是不难看出所有的作品都是围绕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主题,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迷恋,用多个绘画手法表达出来,都令人赞叹不已。最让人佩服的是王其钧的作品吸收传统营养却打破传统形式,融入现代主义思想,却不简单照搬。

  (画面:采访视频《钢笔水彩》)

  值得一提的是,在采访接近尾声时,我们看到了他一部分精彩的钢笔水彩画。这些钢笔水彩画,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他自己撰写的艺术理论书籍的插图。这些画作,不论是佛教造像还是西方的历史遗迹,无论是中国的古建民居,还是街头小景,都强调了主观情怀与客观景物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传统的文化与现代审美的对应。他的作品蕴涵的审美意义与“意形结合”的理念,除了高度还原了自然界的影像,更在视觉上扩张了审美的深度。

  结束语:

  王其钧把建筑变成添加进人文元素的绘画作品,抒发了画家自身深厚的文化精神涵养,传达着艺术家对人类史实变迁的追忆和对今天的颂扬,吟唱出的是一曲古典建筑艺术的绝唱。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其钧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