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其钧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动态】央美教授开讲啦!1000+手绘插画,沉浸式体验千年中外建筑

2023-11-01 00:00:00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
A-A+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a0b2e6ffe78c133cd9214e902b87b176.png

▲阿布·辛贝祭庙入口

王其钧绘

数千年前,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是如何诞生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85bd62430000799b7c72c37671a8116.png

▲山西应县木塔外观、立面及剖面它是中国现存最为古老的楼阁式木塔

王其钧绘

千百年前的木结构建筑,如何能够历尽风雨,依旧傲然挺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f0c2b961e7e99ef133eb2d866c72d9a.png

▲福建半月楼

王其钧绘

   地方传统民居的形态,为何看起来比现代建筑更“魔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00f66aed4f91fea701f5644a03017f4.png

   今天,我要推荐的这套书,将带你真正看懂建筑。

   它就是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其钧的《建筑的语言》。

   一套分为三册:《触摸西方建筑:秩序与统一》《木构架的奇迹:伟大的中国古建筑》《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b098e63597d385870002cb42f88a00c.png

   三本书,从三个角度出发,东西方建筑兼顾,宫殿与民宅皆备。

   作者用建筑的语言,从建筑史、艺术史的角度,带领读者深度领略建筑所承载的绵延千百年的魅力所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be0a580e5f754b04d8f6113acae827f7.png

   《触摸西方建筑:秩序与统一》讲述从古埃及到现代,从古希腊风格到新古典主义,5000年西方建筑。

   《木构架的奇迹:伟大的中国古建筑》详解从宫殿城池到园林民居,从梁架结构到材料装饰,数千载华夏建筑之美。

  《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看遍从先秦到明清,从四合院到白族民居,跨越中国20个地区的乡土民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48dfee74b0712bc157ee73f13bcfa04.png

打开书,沉浸式体验古建筑之美。

在王其钧教授的带领下,畅游东西,深度领会建筑中理性与感性的和谐统一。

央美教授的建筑课

知识与美学兼顾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d1d10ac131abce95ede3da8264d2d2b.png

▲王其钧

王其钧,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是一位学者型艺术家。

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60位画家之一,其著作曾获国家图书奖、金鼎奖等奖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677826b119d85efd325458c2c0bb385.png

▲书内插画原稿实拍

王其钧的艺术作品,多与建筑有关。

对于风景与建筑的表现,他并不是简单的还原,而是注重“看遍群山打草稿”,按照传统的山水模式来描绘建筑,兼具写实和浪漫。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439dd2921d33bbdda9bec2931c8306f8.png

▲都灵圣尸衣教堂的穹顶

整套书收录了他千余幅精美的工笔插画,其中大量作品更是首次面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08473515d3cae427e84bc5fa183ac8e.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bfc98952386d7ed2f1dec0237043eb0.png

▲上,法国罗亚尔河边的雪侬瑟堡    下,丹巴县的藏族民居

既有千年前的城市景观复原图、充满浪漫想象的环境图,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古建之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0a629cd2a90a41a6309f52a92720f4e.png

也有建筑的平立剖面图、结构细节的拆分图等等,让你不仅能感受美,更能理解其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a57f954fd2aeb73e122bb47f629db1d.png

多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跨页插图,全景式呈现各类建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ee196c16e794e68a3ddc2afdd13df29.png

锁线装大开本,保留画面细节的同时,可轻松平摊阅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db0dfaf74512b59348ee77428e034715.png

这套书的前1000册,为限量刷边版。

刷边图案精选每册书的标志性元素,与封面设计和谐统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b221fb9cb2dddb9ff8f1cec369324e0.png

每本书都配有一张与主题相应的藏书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0b1005218dff4a78761f571a0727bdd2.png

购买三册套装版,另赠送古建插画24节气书签。

24张书签,24幅精美手绘,宜珍藏、以礼赠。

了不起的中国民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58db9fcb4dc4a9a445ba33cc8971313.png


在这本《家的记忆:了不起的中国民居》中,王其钧教授将带我们探访那些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民居。

尤其是那些正在加速消失的传统民居空间。

这里的民居,指的是并非由职业建筑师设计,而是由房屋的主人和工匠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

在这类住宅中,往往更能发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于住宅文化的定义与创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b602b27d9fd6299066902c73c61c615.png

民居文化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多元的民众生活方式、生产内容、民族习惯、传统继承等因素,也包含南北方、东西部多样的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差异。

人们要在种种限制下,把住宅设计得合理实用,同时又把自己的理想、信仰反映在装饰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d4180c6c725e50fede8ab8ea8ae0b21.png

▲福建省永定区下洋乡初溪村的土楼群

在我国的民居里,有一种特殊的类型,足以震动建筑界。

一位国外建筑学教授第一次见到它,震惊不已,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飞碟,是地上生长出来的蘑菇。”

它就是福建土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31884726d539648f3299d82c3cf4851.png

▲福建省的土楼群

民间建土楼,起于元代,盛于明代。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土楼,也大多建于明代,所以座座皆有至少600年历史。

中国传统民居从明代完好保存至今的,已经非常稀少,所以福建土楼不论是从建筑史还是民居史上讲,都是一颗明珠。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22e8430edd5dc9b5ff78b9974889087.png

▲三栋方楼组合,平面呈“目”字形的连体方楼

相信大多数人和我有一样的疑问,这样的建筑形式因何而来?又因何能完好保存至今?

作者从地域历史讲起,分析当地的社会环境因素,比如来自海上的威胁,宗族之间的矛盾等等。土楼作为一种易守难攻型建筑,首先解决了族人的安全问题,更为群居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afea8b3cd374f3aa0ea509c6e895169.png

▲诏安县秀篆镇大坪村的半月楼

福建土楼的形式非常多,按照外观归纳,大致可分为单体土楼、方形土楼、圆形土楼、卍字楼和半月楼等。

平时大家见到最多的,也最令人感兴趣的,可能就是圆形土楼了。

我们就以圆楼中的典型,华安县大地村的二宜楼为例,细数其独特之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d873c3066d04b32bb0d4c253e66bf77c.png

▲从山上俯视二宜楼

二宜楼直径70.4米,底层土墙厚达2.5米,是我国目前已知的墙体最厚的土楼。

全楼共有12个单元,每层在靠庭院的一侧都有廊,可以作为阳台。圆楼中心的大庭院构成了居民活动的共享空间。

既保证了每个住户的私密性,又保留了充足的公共空间,丝毫不逊色于现代群体住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8166ad2bb1790d1955f779aef0b95265.png

▲二宜楼结构手绘图

在防御功能上,当地人做法也非常聪明。

在四层的外侧有一圈隐蔽的通廊,每家都设有一个后门直达通廊,一旦发生危险,方便人员调动。每个单元的底层还设有传声洞,这个洞是“之”字形,声音可以穿入,箭却射不进去。

你可能会问,防御做得好,但如果弹尽粮绝的时候,该怎么办?别急,这里还设有暗道,平时当作下水道,紧急情况下就可以顺着这条暗道逃出主楼。

是不是脑海里已经有画面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7cbc0cedf3aaf42c24a78bad6ecbc4f.png

▲永定区洪坑村振成楼内景

更难得的是,这些建筑至今仍在使用,并且没有任何改建、搭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2ac49ae3956667ca78388ddbdd6a63ec.png

▲几种不同形式的圆楼手绘

上,圆楼与围拢建筑结合的厥宁楼,楼外套楼的锦江楼

下,带佣人房的富家住宅振成楼,内高外低的“雨伞楼”

根据房主、族群的不同需求,圆楼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有土楼外侧建佣人房的豪宅,有内高外低的“雨伞楼”,还有不断叠建的“楼外套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83495d14990e1a7047918be4e7df99d.png

这本书涉及到的民居,从先秦到明清,跨越中国20个地区。

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蒙古包、客家围拢屋、四川民居、藏族碉房……收录的民居建筑种类繁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35871cfe2a94f48ba9a6372c9df4a321.png

传统民居往往形式简单,意蕴丰富,取材自然,立足自然,舒展有味,平易近人。

近400幅精美手绘,记录民居建筑技艺,珍藏民众智慧。

木架构的奇迹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3e012e6be922dd3e17e0c901451ca5b1.png


对咱国人来说,我国的古建筑精彩之处,实在无须我多赘述。

在这本《木构架的奇迹:伟大的中国古建筑》中,王其钧教授系统整理了中国古建筑语言的构成。

从宫殿城池到园林民居,从梁架结构到材料装饰,跨越华夏,一览中国建筑之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94de48e0ece17ba0493fb2c939b4656a.png

在中国古建筑语言中,较为核心的部分即木构架。

中国古建筑的木构架形式从一开始就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建筑的木构架体系。

木构架有多厉害?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在城市几近成为废墟的情况下,留存已过千年的蓟县独乐寺大殿却依旧傲然挺立。

由此可见木构架的奇迹——神秘而又高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c8cd9eef319f3a5ce127a962edae7107.png

▲天津蓟县独乐寺

观音阁侧立面剖视图

独乐寺观音阁建于宋辽时期,整座建筑的木构架构件,不下千百件,经过工匠的细心计算,在使用上非常经济合理。

通过侧立面剖视图,能够清晰看到整个阁的构架从下至上由三个结构层叠加而成,每层柱数相同,位置也基本相同,上下层柱与柱之间以斗拱连接和承托。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5b9f318a2b4a07554269eb8d156d81e.png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鸟瞰图

整套书中,为了帮助读者理解传统建筑的结构奥秘,作者用不同类型的插图从宏观到微观,细细拆分讲解。

比如在讲道宋代的木结构建筑时,以隆兴寺为例,开篇一幅手绘鸟瞰图,建筑的空间分布一目了然,代入感极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feff984baceae8e8806d02a4f8370fc5.png

▲左,隆兴寺摩尼殿剖视图;右,慈氏阁

接下来,分别用实景照片和手绘剖视图,引入单体建筑的基本结构,平面柱网的布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859c4b2f41f24a64c1bf46833d5cd66.png

▲“辅作”细节图

此为宋代对斗拱的称呼

进入建筑内部,开始详解不同的木构架,即殿堂式、厅堂式、梁柱式结构。

每当出现一处前文未曾讲解的结构,作者会引入构件细节图,文字与图像相辅相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561dfefd1789a68164626296768da252.png

从全景到细节,从结构带材料,整本书收录400余手绘,带你感受中国古建筑的永恒之美。

触摸西方建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b561d82c915ca45ed550f3229b385c2.png


西方古典建筑之美,是在重视构成要素数量的比例、色彩的和谐、结构形式的统一,以及空间节奏的舒缓等手法基础上构成的。

回顾西方建筑发展的历程,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建筑的发展与建筑思想、艺术思想的发展是分不开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e999fdaceb285e8582763308cb3aa7f1.png

王其钧教授在这本《触摸西方建筑:秩序与统一》中的讲述,即是从建筑的原始美谈起,沿着艺术创造这条线向下介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14b08629e5711229e5f15954a0fb62a5.png

▲古埃及壁画比例图

就从读者比较熟悉的金字塔讲起。

古埃及遗留的一些壁画和雕塑作品中,人们就已经开始按照一定的比例关系来表现人体了。

在上面这幅壁画比例图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到人体被分为18个均匀的格子,身体的各个部分均被严格限制了所应占据的格数。

可以看出,古埃及人对数字相当敏感,在建筑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如果不是工艺高超,金字塔也不会仅有几毫米的误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76a01a1002643e7477c43e528f3ebb8f.png

▲从左到右依次为:马斯塔巴式金字塔、阶梯式金字塔

折线形金字塔、正方锥形金字塔

我们所熟知的金字塔外形——正方锥形,其实也是古埃及人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工艺的成果。

以折线形金字塔为例,它的外观已经非常接近正方锥形,只不过在中间经历了一次“转折”。这不是什么特意而为,由于当时技术尚未成熟,图纸上的正方锥刚修建到一半,底部便开始产生裂缝,甚至全部崩塌。

于是当时的人们为了达到稳定的效果,退而求其次,减小顶部坡度,尽可能地保证裂缝不再扩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69c73b35450a5b8752f99418124e4727.png

▲吉萨金字塔群

而成熟金字塔的代表,无疑是吉萨金字塔群,可以说是集古埃及人美学、技艺成就之大成。

其中三座主金字塔,均为正方锥形,平面位置沿对角线相接,金字塔四角对应指南针上的四极。

它们还与猎户座腰带上的三颗星刚好位置一致,经现代仪器测量,无论是角度还是方位都异常精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11/3ae7ea25844d415156b2b5448b2c94e2.png

​从古埃及到现代,这本书将用230余幅插图,带你游遍世界!

相信无论你是建筑爱好者,还是建筑专业入门学生,都能从这套审美与知识兼顾的书中,得到源源不断的养分。

来源:一条生活馆图书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其钧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